新生报名 招生简章
咨询热线: 0771-3212592
先跟后带:师生沟通的有效策略之一
  • 2017-05-02 16:55:56
  • 作者:郭亚男
  • 阅读:9445 次

作者:-潘月俊

师生沟通的有效与否,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。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,则学生的“心事”教师很难猜透,教师的“柔情”学生永远不懂。不过,由于师生之间在价值观、偏好、需求等方面经常会有冲突,在年龄、阅历方面又存在必然差距,沟通要想顺畅颇为不易。先跟后带,是心理咨询中用得较多的策略,许多咨询师借助这个策略,巧妙地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,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来访者的个人成长。如果教师也能领会其中的要点,相信也可以改善师生沟通的现状。

一、“先跟”策略

所谓“先跟”,就是建立亲和感,去肯定和配合对方的信念、价值观,运用当事人自己的感知模式去引导当事人的一种方法,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寻找共同点。在人际沟通中,寻找两个人的共同点可以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。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,若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,寻找共同点是一个重要的手段。只是,由于身份及立场不同,教师与学生在信念、价值观等方面往往存在分歧。“先跟”,是否就是毫无原则地说些假话,一味认同学生的观点呢?当然不是!我们完全可以维持与学生不一致的立场,同时可以运用一些说话技巧,让学生感到你在认同他。

1.肯定学生的情绪

学生来到教室面前,总会带着一份情绪,或是愤怒,或是担心,或是忧伤等。这份情绪为师生的沟通奠定了底色。可惜,许多教室在与学生沟通时,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情绪,开门见山地进行说服教育;也有些教师虽然看到学生有情绪,但总不以为然,用“别哭了,没什么大不了的事”等话轻描淡写地劝告学生不要有情绪;甚至有教师认为学生不应该有情绪,对方应因此而受罚,用“再哭就……”等话语来恐吓学生。对学生情绪的排斥或忽视,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阻抗和退缩。肯定学生的情绪,就是接受对方的情绪状态,不管学生因为什么事出现情绪,都假定该事对学生的重要程度很高,因而学生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恰当的。如我们先对学生说“看到你这样悲伤,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,可以告诉我吗”“我感受到你十分愤怒,可以与我谈谈吗”等。这样的话语虽然很简单,却充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,能够让学生感受被接纳,自然能在沟通之始,就获得学生的认同。

不过,教师需要注意的是,当学生响应你的话语,准备说出实情的内容、始末、谁对谁错时,我们要立刻用下面的话语促使他先分享感受:“哦,怪不得你这样反应了!你心里现在觉得怎么样?”“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。来,先告诉我你内心的感受怎么样。”因为人在情绪状态下,很难对事情有理性的判断,先诉说事件,只会越说情绪越糟。当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内心感受时,就容易从情绪中抽离出来。当教师观察到学生的声调和表情渐转温和,便可引导其说出事情内容和对事情的看法了。

2.附和学生的话语

倾听是沟通的基础。师生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。有些教师甚至不给学生申辩的机会,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,自然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。让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聆听他的倾诉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附和他的话语,即重复对方所说的话语。一般来说,附和说话的技巧有三个:取同,把焦点放在学生话语中与你一致的地方;取异,把焦点放在学生话语中与你不同的部分;全部,先接受对方全部的话。如教师对学生说:“平时多与同学交往,当有困难时,同学就会帮助你。”学生却抱怨:“平时我也和同学交往,但是每当有困难时,同学们常常只是看我的笑话。”这时,教师就可以分别采取上述三种方式来附和。取同式:“噢,原来你平时也经常和同学交往了,平时的交往,你做了些什么来表示对他们的关心?”取异式:“你觉得自己遇到困难时,同学们会笑话你,我猜你想得到他们的关心吧?”全部式:“不光你这样说,也有一些同学曾向我抱怨,自己感觉平时对同学不错,当遇到困难时却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。不过当他们仔细反思时,却发现自己与同学交往的方式需要改进,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?”不难看出,随着教师的附和,学生可以更大胆地敞开心扉,沟通的话题就能够深入地进行了。

3.认同学生的动机

每个人的行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。动机不会错,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。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可以先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动机,再拒绝他的不良行为。这个人会因感到我们接受他,而愿意改变他的行为。作为教师,我们可以先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,并由此深层需要出发,引导学生去为能够真正满足需要而作出改变。如何了解学生的动机呢?针对学生行为,我们可以不断用“这可以为你带来什么”等问句去引导学生自己追溯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深层动机。

例如,某学生打架,教师问他:打架能给你带来什么,使得你当时一定要这样做?学生开始可能只会就事论事,说他先打我的,我若不打他,会被人看不起等。随着教师不断地追问,学生慢慢就能觉察到,原来当时是想通过打架显示自己也是有尊严、有能力的,这样的动机有错吗?当然没有。当教师引导学生看到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时,就可以加以认同:噢,原来你也不想打架,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个有尊严、有能力的人。相信每位同学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后,都会被教师的理解而感动。

扫一扫 关注我们
联系我们
地址:大学大岭校区: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大岭路75号(地铁1号线动物园站附近)招生电话:0771-3216444 明阳校区: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园艺一路61号 招生电话:0771-3217074
电话:0771-3212592
版权所有: © 2023 广西物资学校
欢迎关注广西物资学校公众号
0771-3212592
大学大岭校区: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大岭路75号(地铁1号线动物园站附近)招生电话:0771-3216444 明阳校区: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园艺一路61号 招生电话:0771-3217074
备案号: 桂ICP备09004682号-6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1457 号
版权所有: © 2023 广西物资学校
Baidu
map